2019年3月29日至30日,“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兩國三地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會”在中國成都賽侖吉地大酒店成功舉行。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的專家學者、獻課名師和來自全國十余個省的大、中、小學、幼兒園、校外美術培訓機構的領導、一線教師7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交流會在30日下午5:30分完美落幕。
本次交流會的主題是“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成果及經驗交流”,交流會以其學術性、實踐性、互動性和可借鑒性,在成都九江中學,九江小學師生的密切配合下,完美的呈現了兩國三地專家學者及優秀教師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為參會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極具學術價值和觀摩價值的高級別盛會!
此次交流會,氣氛熱烈,會場座無虛席,大會組織嚴密有序,主講專家、獻課教師學術觀點、教學理念和方法前沿,代表了當下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與研究的權威觀點和先進經驗,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一直好評。
九江小學師生與專家、授課教師合影
3月29日早上8點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由來自四川文理學院的教師林雪與馬來西亞的中學美術名師吳秀梅主持了大會的開幕式。
圖 1 開幕式
成都市雙流區教育局研培中心的文旭東主任進行了開幕式致辭,表達了對會議舉行的祝賀和對中外來賓的熱烈歡迎!
圖 2 文旭東主任致辭
緊接著陶旭泉教授進行了本次活動的首場學術主持,他在主題導語中講到:“中國的基礎教育在當下有一個詞語最為熱門,那就是核心素養,它已經成為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核心議題,同時也是世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議題。那么在這種背景下,中小學的美術課該怎樣上?有沒有先進的經驗可以借鑒?有沒有好的教學方式可以參考?另一方面,中國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在高中課標修訂中提出來的,那么,當這種課程理念遷延和拓展到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它的內涵又是什么?又該如何教?如何學?如何評?”,從而定位了本次交流會的主題和活動路徑。
圖 3 陶旭泉教授學術主持
本次活動緊扣這一主題,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專家學者主題講座;第二部分是名師名課。專家學者主題講座
圖 4 李力加教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美術教育啟示》
李力加教授在講座中通過對日本美術課程的分析介紹了日本美術教育課程設計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
圖 5陳致豪教授(中國臺灣)
《臺灣中小學美術教育前沿理念報告》
陳致豪老師在報告中展現了臺灣近三十年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闡述了臺灣美術課程改革與實施的最新主張。
圖 6 左志丹校長
《順勢而導的左又卓校外少兒美術教育—兼談各階段兒童美術教學策略》
左志丹老師為我們分享了校外美術教育的先進經驗,并且提出了“順勢而導”的教學法。
圖 7 王大根教授
《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設計》
王大根教授做了題為《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設計》的學術報告,提出引導學生經歷像“美術家一樣創作”的教學主張和“逆向設計”的教學方法。
圖 8梅德順(馬來西亞)博士后
《整合與分流—從英殖民政府政策看馬來西亞華文中小學美術課程發展》
馬來西亞梅德順博士闡述了在英國殖民統治馬來西亞期間,對于馬來西亞美術教育產生的影響和留下的問題及這些問題對現在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名師名課
圖 9楊茵雯(中國常州)《分分合合》
楊茵雯老師在課堂上用現代化的數字媒介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構成設計。
圖 10鐘兆慧(中國臺灣)《如果我有翅膀》
鐘兆慧老師在課堂上從生物學到人文歷史慢慢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想象,然后用紙張制作出翅膀。
圖 11李麗麗(中國成都)《三國武將—關羽》
李麗麗老師通過與學生互動,人物模仿等方式讓學生利用超輕黏土進行人物創作。
圖 12黃建壹(馬來西亞)《色彩里的故事》
黃建壹老師在課堂上朗讀了一段故事,同學們則利用感受到的情緒進行水彩創作,通過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圖 13吳秀梅(馬來西亞)《英文美術字》
吳秀梅老師從生活場景導入,從實用美術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能認識美術字并鼓勵學生設計美術字。
圖 14陳純瑩(中國臺灣)《用紙條搭座橋》
陳純瑩老師在課堂中特別教授了用刀的技巧,鼓勵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
圖 15周川(中國上海)《盛開的菊花》
周川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菊花,動手嘗試制作等方式讓學生利用紙杯制作菊花。
圖 16張釋月(中國臺灣)《I am only one—我形我塑》
張釋月老師在課堂上通對于名家名畫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受自我,探索自我,利用超輕粘土來表現自我。
本次大會于2019年3月30日圓滿閉幕。在我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已經進入核心素養時期的大環境下,專家學者、優秀名師、廣大師生朋友共同探討了關于中小學美術課堂內外教學、核心素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等問題,為廣大中小學教師與研究人員提供了可參考的教學思路與研究方向。
主講專家
一、中國大陸
王大根: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前教學副院長,現任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課題組核心成員,上海市二期課改初中美術教材主編,上海市普教系統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美術名師培養基地導師,第二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知名學者。
李力加: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教育部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委員,曾獲評全國十大兒童美術教育家,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知名學者。
陶旭泉: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教育部“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審讀組、測評組核心成員,參與教育部美術學科多個行業標準的研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馮恩旭: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藝術室主任兼美術、書法教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城市調研組成員、教育部國培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左志丹:成都市少年宮美術學校校長,中國青少年宮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美術專委會會長、中國少兒造型 藝術協會副會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少兒藝術委員會主任、四川青少年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全國藝術教育聯合會名譽會長,兒童美術教育知名專家。
楊茵雯: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第八屆中小學美術課觀摩培訓活動小學組一等獎。
李麗麗: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區龍江路小學,第八屆中小學美術課觀摩培訓活動小學組一等獎。
周川:上海市普陀區長征中心小學,第八屆中小學美術課觀摩培訓活動小學組一等獎。
二、中國臺灣
陳致豪(臺灣):臺灣“藝術與人文”“美感教育”課程研制專家,臺灣多元藝術創作暨教育發展協會藝術教育總監,高雄市創造力與想象力推動核心委員,臺灣中小學課程綱要研究發展小組委員,,高雄市兒童美術教育協會理事長。曾任高雄市藝術與人文領域專任輔導員,臺灣南一版生活課程教科用書編輯咨詢。臺灣中小學美術教育知名專家。
陳純瑩(臺灣中學名師):臺灣高雄市右昌國中藝術與人文專任教師。
鐘兆慧(臺灣小學名師):臺灣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藝術與人文專任教師。
張釋月(臺灣小學名師):臺東新生國小藝術與人文及美術班專任教師。
三、馬來西亞
梅德順博士(馬來西亞專家):碩導/博士后,泰國商會大學東方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浮羅國際藝術村委員會主席,檳城州立美術館委員會委員,馬來西亞中小學美術教學研究知名專家。
黃健壹(馬來西亞小學名師):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縣輔南小學美術主任,畢業于吉蘭丹哥打巴魯師范學院,馬來西亞小學美術名師。
吳秀梅(馬來西亞中學名師):馬來西亞檳城鍾靈獨立中學,初中組美術主任,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畢業,獲馬來西亞新紀元教師專業資格,馬來西亞中學美術名師。